十四师二二四团六连天山老菌香菇种养殖大棚内,合作社社员们忙着采摘、分拣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(资料图)。高小霞 摄
●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
整个春天,陶霞都在香菇种植大棚里忙碌。从1月份栽下香菇菌棒,到3月份长满肉墩墩的香菇朵儿,至今已收获了三四茬。
“以往没种过香菇,只知道效益好。怎么种,卖给谁,有党支部带着干,心里很踏实!”多少年来,陶霞只会种红枣。经历了红枣市场的起起落落,她越发清楚,稳步增收、发家致富,不能仅靠红枣,得按党支部的要求多条腿奔市场。
2021年,十四师二二四团六连成立天山老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陶霞第一时间入股加入。香菇生产周期短、见效快、效益高,很快香菇顺利出棚,丰富着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将一个个香菇采下、码好、出棚、装车,这些天,陶霞和合作社社员们的清晨时光多在香菇大棚里度过。
“年初合作社种植的12万棒菌棒长势喜人,被墨玉树上老菌菌业有限公司全部收购,目前已进入收获尾声。”六连党支部书记、连管会指导员王德忠很欣慰,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大棚香菇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二四团是在荒漠中建起的团场,如今已是林锁风沙、粮果遍地。为了让职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过上更好的日子,六连加强党建引领,实行“龙头企业+党支部+合作社+职工”模式发展特色产业,带动职工群众多元增收。
发展新产业,起初职工群众犹豫不决,连队党支部走好盘活资源第一步,用320万元北京援建资金,自筹190万元对以往的闲置大棚进行修缮改造,建成大棚32座,占地47.56亩。
大棚建起来了,怎么种是个关键问题。党支部向职工群众多方分析、宣传香菇产业发展前景,聘请专业技术员手把手教授技术,鼓励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发展香菇产业。
“一棒菌棒利润1元多,效益初显。”王德忠说,眼下香菇即将收获完毕,紧接着将在19个大棚种植草菇和灵芝,在探索前行中逐步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效益。
六连职工忙种菇,三连职工忙春剪。桃花朵朵开,剪刀咔咔响,在蜂飞蝶舞中,李永精心修剪桃树,期盼今年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。2021年,他种植的青霜蜜品种鲜桃每公斤卖到了12元,效益凸显。
三连党支部书记、连管会指导员王国涛介绍,党支部带领职工外出考察时发现,青霜蜜品种桃树很适宜在二二四团生长,且果实口感好、产量高,在充分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后,很快在连队全面推广种植。
“三年后,鲜桃产量约在200吨左右,党支部已与周边地区达成初步购销意向。”王国涛说,这样不仅解决了销售后顾之忧,也为打造观光旅游采摘一体的特色连队奠定了基础,职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。
合作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