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RLS重庆队|在深山幽谷中,与你共情
时间:
2023-07-27 16:22
离开第一个样本村,我们终于动身前往下一个目的地。风景区的加持,使得第二个样本村的住宿环境更为舒适,但价格也直接翻了好几倍。经过先遣和财务员的讲价,一番权衡利弊之后,我们选择了价格更能接受,地理位置较为合适的民宿。在努力拼床、挤房间后,我们把住宿费压到了最低。但尽管如此,望着高昂的饭钱和日益紧缩的经费,我们仍不得不在上山前买好足够的面包与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。
“你们还在长身体,怎么能只吃那些东西呢?”见我们可怜,民宿老板备下时令家常菜,“一个人几块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”。民宿的阿姨们也时不时让我们蹭饭,给我们多添碗汤,多夹点菜。恰逢队员生日,热情的老板还赠送了满满一碗长寿面~
住在半山腰的我们,免不了要频频上山。昂贵的包车费,注定了我们要靠双腿杀出一条路来。翻过山还是山,走过树还是树,没有什么标志物的山路总是容易让人迷路。头顶烈阳,背灼天光,双腿的疲乏与心灵的劳累在漫漫山路面前,显得弱小且无助。
见此,过往的车辆总是会刹住一脚,邀请我们坐一趟顺风车。出门在外的我们难免心怀戒备,又询问身份,又拍下车牌。但在一次次交流过程中,我们不难发现,他们只是出于一种同情,一种怜悯,一种认可和鼓励,一种不忍心.......“我家女儿也在读大学,我希望她出门在外也有人这样帮她。”他们可能是民宿的阿姨,可能是另一个农家乐的叔叔,也可能是来这儿旅游的老板,还可能是访户的子女......他们或许并不顺路,他们也不愿收钱,他们陪我们翻山越岭,他们不恼不怨。
一个个陌生的人,一份份无名的善。正是这样的恻隐之心,正是这样的共情力,让我们看见了人性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。
狂风暴雨,电闪雷鸣,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让整座山都断了电。一整天忙碌的访问后,一台台低电量的设备无电可充。集中体检的日期将近,血检需要的冰块冻在断了电的冰箱里。没有空调,没有热水,手机信号变弱,仿佛即将陷入失联的境地。漆黑的夜色,一道道闪电划破天际,我们凭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寻找彼此。相互约定明日手机没电、没有信号等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,彼此无法联系时的会面地点。
停电一次,就会有第二次。集中体检前一晚的雷雨天气又让山里停了电。担心爷爷奶奶会因为暴雨后的泥泞和湿滑不便行走,我们一大早便跟他们打电话。“放心,没得事!”轻轻的一句话让我们原本沉重的心放了下来。
二舅的故事,在网络中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,因为它真实、生动、具体。而这不长不短的十一分钟里,我眼前中掠过的不仅仅是二舅,还有我走进乡村,遇见过的每一个他和她。通过镜头这口“井”,我们窥见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;通过CHARLS ,我们走进了一户户平凡真实的家庭。
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登门拜访时,陈旧的土房子,简陋的家具,四面八方都刻上了“清苦”的印记。爷爷奶奶总会抓着我的手诉说自己的遭遇——意外的伤害,让他们无法正常工作;微薄的收入,不足以承受昂贵的医疗支出。每当问到某种补贴、某种资助或者某种经济支持,一连串的“没有”让我们双方都寒了心。“听都没有听说过”“我没有得到这些”“你说的这些我都没有”“你可以帮我们反映反映吗?”.......
然心有余,而力不足。
从前,在课本上,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是极为熟悉的字眼,是答题必备的词汇。如今才真切地体会到,试卷上行云流水般的话语,却是需要历经千万波折仍不一定到达的彼方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间,横亘着深入实地的实践。而我们,就在这条路上。
“因为淋过雨,所以也想给别人撑伞。”现实的困苦并没有打败他们,山林乡间仍保留了他们最淳朴的模样。
见我们要顶着烈日过来,爷爷奶奶便提前破开西瓜,洗好梨子和李子,备上温水,等待我们的到来。听闻我们怕狗,爷爷便精心挑选了轻巧又坚硬的竹棍。一个单身汉爷爷,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,几乎花了他一个月微薄的补贴金购买食材,甚至请朋友帮忙来家做饭。此行此举,深深烙进我们的心里。另一户爷爷奶奶虽然疾病缠身,但问到“您是否仍对未来充满希望”时,他们总会笑着说:“当然!”
生活以痛吻之,而他们却报之以歌。从未想过,历尽千层风浪,他们仍能如此乐观,如此热情昂扬。
撰稿人:南京师范大学 李陈一佳(宣传语)